在实验室建设中,集中供气系统已成为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、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设施。其通过集中管理气源、优化气体输送路径,不仅确保了气体供应的稳定性和纯度,还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和安全隐患。以下是对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安装设计的详细介绍。
一、集中供气系统的设计理念
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的设计旨在满足实验室对高纯度、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气体供应需求。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:气源调压装置、供气管道、终端调压装置、泄漏报警及压力报警装置等组成。其设计理念包括:
1.安全性优先:集中供气系统将气瓶集中存放于独立的气瓶间,避免了气瓶在实验室内的分散放置,降低了因气体泄漏引发的安全风险。
2.高效性与稳定性:通过集中管理气源,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气流和恒定的压力,满足高精度实验设备的需求。
3. 经济性与可持续性:集中供气减少了气瓶更换频率,降低了空瓶余气量,优化了气瓶管理,从而节约了运营成本。
二、系统设计与安装要点
1.气瓶间设计
气瓶间应采用实体墙结构,配备防爆门、泄爆面和防爆电气设备(防爆空调、防爆灯、防爆开关、防爆温湿度监控、防爆风机等),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。
气瓶间内需安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和防爆联动排风系统,确保气体泄漏时能够及时排出。
气瓶应分类存放,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需保持安全间距。
2.管道系统设计
管道材料应选择耐腐蚀、高强度、无毒性且适合气体特性的材质,如无缝不锈钢管。
管道直径需根据实验室用气量计算,主管道管径原则上不低于3/8"(9.53mm),末端管道不低于1/4"(6.35mm)。
氢气、氧气等管道需明敷,并配备通风装置。管道敷设应避免穿过实验室墙体或楼板时的焊接操作,并确保管道与套管之间密封良好。
3.终端设备设计
终端设备采用壁挂式设计,配备压力调节器、压力指示表和紧急切断阀,方便操作和维护。
终端设备输出气体的接口尺寸需与实验设备的入口尺寸匹配,确保连接的可靠性。
4.监控与报警系统
系统需配备气体泄漏报警装置、压力监控装置和自动切断阀,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。
三、安装与验收标准
1. 安装标准
安装过程需严格遵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(主席令第81号)、《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》(DB11T1191.2-2018)、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5037-2022)、《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》(TSG D0001-2025)、《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》(GB50646—2020)、《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》(GB/T50493-2019)、《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235-2010)和《现场设备、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236-2010)等相关标准。
管道焊接需采用氩弧焊,确保焊接质量,减少泄漏风险。
2. 验收标准
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强度测试(系统耐压试验),管道内充入高纯氮气压力至使用压力的1.5倍,关闭所有阀门,经过2小时后,管道中不得有任何形变产生。及气密性测试,确保在24小时内压力变化率小于1%。同时进行泡沫测试,泡沫测试一般随着保压测试同时进行,在保压测试中,把含有螺纹、卡套、焊接等类型接头连接处都需要进行泡沫测试,在测试期间接头处不起泡为合格。最后进行洁净度测试,在管道内进行充气,从终端出口处进行测试,洁净度测试一般随着吹扫测试同时进行,用白毛巾或白纸放在终端出口前,在吹扫测试完毕后进行洁净度测试,开启终端球阀开关,白毛巾放置在终端出口处,管道内气体流出后,查看白毛巾上是否有污垢或灰尘,在测试期间,白毛巾上没有污垢或灰尘为合格。
验收时需检查监控系统的功能,确保其能够实时监测气体压力、流量,并在异常时自动报警。
随着实验室技术的不断进步,集中供气系统将朝着智能化、自动化方向发展。通过物联网技术,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气体供应状态,实时调整压力和流量,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。
同时,绿色环保理念也将融入集中供气系统的设计中。通过优化气体储存和输送方式,减少气体泄漏和浪费,集中供气系统将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综上所述,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的安装设计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环节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施工标准,集中供气系统不仅能够提升实验室的运行效率,还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安全、高效的工作环境。